全球胜任力定义
随着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育组织落地和实践全球胜任力培养方案,对于全球胜任力的理解和定义也都有了各自的特色。本文引用的定义是由PISA提出的最基础的版本,即Global competence is the capacity to examine local, global and intercultural issues, to understand and appreciate the perspectives and world views of others, to engage in open, appropriate and effective interactions with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and to act for collective well-being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我们认为对这个版本最地道的中文译文是由滕珺、杜晓燕在《《经合组织〈PISA全球胜任力框架〉述评》》呈现的,即““全球胜任力”是一种多维度的能力,指“个体能够体察本土、全球和跨文化问题,理解并欣赏他者的观点和世界观,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进行既相互尊重又有效的互动,并为集体福祉和可持续发展采取负责任的行动”。
全球胜任力发展历史
全球胜任力的概念最早可追溯至“国际理解”一词的提出。197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8届大会通过的《关于教育促进国际理解、合作与和平及教育与人权和基本自由相联系的建议》提出国际理解教育,为全球胜任力的提出奠定了思想基础。
“全球胜任力”这一概念于1988年由美国国际教育交流协会在其《为全球胜任力而教》报告中最先提出。
201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下简称“经合组织”)发布了《全球素养培养:为了一个更加包容的社会》报告,将全球胜任力解构成知识、认知技能、社会技能和态度、价值四个维度,提出全球胜任力是指“在尊重人性尊严的前提下,个人拥有从多元观点批判性地分析全球与跨文化议题的能力;能充分理解差异是如何影响自我及他人的观点、判断与诠释;能够开放、适宜、有效率地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沟通的能力”。
2017年12月12日,经合组织教育与技能司和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零点项目共同主持了《PISA全球素养框架:让我们的青年为一个包容和可持续的世界做好准备》发布会,提出全球胜任力的官方定义:青少年能够分析当地、全球和跨文化的问题,理解和欣赏他人的观点和世界观,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开放、得体和有效的互动,以及为集体福祉和可持续发展采取行动的能力。
全球胜任力的实践概况
全球胜任力依然还是一个新兴的人才培养(学生阶段)概念,世界各地在实践方面也都还处于一个探索阶段,暂时还没有形成国际通用的标准框架模型。
全球范围内引用频率最高的一个模型是由OCED下属的PISA指定的全球胜任力框架。这个框架将“全球胜任力”分为相互依存的四个维度,这四个维度又由四个不可分割的因素——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支撑。而且围绕这四个设计了一套测评学校和学生在全球胜任力培养水平的评估框架。
发达国家围绕“全球胜任力”进行学生培养的意识和实践起步较早,最早有这方面意识的国家是美国。2006年,美国在《美国竞争力计划》中提出通过培养具备STE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Mathematics)素养的人才强化全球竞争力方案;2010年,提出以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沟通技能、合作技能、创造力和创新技能(简称“4C”)为核心的21世纪技能。
紧随着美国的脚步,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开始重视学生的全球胜任力培养。德国提出《2030趋势概略》、加拿大出台《学习2030》、新加坡制定《21世纪胜任力和学业成就框架》、日本公布《第三期教育振兴基本计划》、瑞典设立全球公民项目,这些发达国家均是从国际教育视角出发,并最终落实在培养解决全球问题的能力。
国内最早明确提出全球胜任力培养概念和方案的是清华大学。在2017年,清华大学发布《清华大学全球战略》,首次提出将“全球胜任力”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之一。清华大学将全球胜任力定义为在国际与多元文化环境中有效学习、工作和与人相处的能力,主要包括在认知、人际与个人三个层面的六大核心素养,即世界知识与全球议题、语言、开放与尊重、沟通与协作、自觉与自信、道德与责任。
目前,从中文互联网上能够检索到的全球胜任力培养项目有三个,分别是清华大学的国际教育项目、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全球胜任力培养计划”(2024年03月启动)、集思未来国际胜任力培养课程(培训机构项目)。
致极文教结论
今天的全球化趋势越来越呈现区域化深度合作和世界范围相互影响的新特点,多极化和整体性并存。拥有能够分析当地、全球和跨文化的问题,理解和欣赏他人的观点和世界观,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开放、得体和有效的互动,以及为集体福祉和可持续发展采取行动的能力将是个人和国家更好参与全球事务的基础。以上能力概括起来就是全球胜任力。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量在全球拥有极大的影响力,尤其是在“一带一路”拥有越来越多的参与者这个大背景下,我们急切地需要提高全体人民的全球胜任力,即在国际与多元文化环境中有效学习、工作和与人相处的能力。这是一个持续的、终身学习的过程,不能光依靠学校教育,也需要在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中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育。
个人也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掌握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主动学习的技能。主动地提高自己的世界公民意识,以一个自信的中国人与全球各族人民得体相处、有效的参与世界事务。
参考资料:
- 《经合组织〈PISA全球胜任力框架〉述评》(《外国教育研究》2018年第12期,滕珺、杜晓燕,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 清华大学国际教育 – 全球胜任力宣传册
- Handbook PISA 2018 Global Competence
- 上海交通大学举办首期“学生全球胜任力培养计划”启动仪式暨交大青年全球胜任力讲座 2024.03.18
1.本社区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四节第二十二条有关规定。
This community strictly abides by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 Article 22 of Section 4 of the Copyright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未特别注明的内容均遵守CC BY-NC-SA 4.0版权协议。
Any content not specifically stated shall comply with the CC BY-NC-SA 4.0 copyright agreement.
3.出于分享目的,本社区的用户可能会误刊发、损害或影响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与我们联系处理。
For the purpose of sharing, users of this community may mistakenly publish, damage or affect your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Please contact us to handle this.
4.社区用户的投稿及发言不代表本社区的任何立场。
The contributions and comments of community users do not represent any position of this community.
5.本社区的课程视频内容未经授权不能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站点管理员取得授权。
The course video content of this community cannot be reproduced without authorization. If you need to reproduce, please contact the site administrator for authorization.